一部与智能机器人有关的国产电视剧《你好,安怡》在豆瓣拿下8.1的高评分,关于机器人与人类真实社会之间产生的冲突重新引发网友热议。当机器人开始真正走进人类世界,剧情里的荒诞会不会成为现实,机器人又是否会对人类的生存空间构成威胁,这些问题看似离我们太过遥远,但随着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科学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智能机器人或许将不再成为一个颇具未来感的话题,而是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场景。
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0全球机器人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有业内人士更是直接判断,AI技术与机器人将发展出数千亿的应用市场,中国机器人市场有望迎来10年黄金增长期。
渗透各行各业,效能显而易见
与电视剧里面的魔幻色彩不同,现实中的机器人更多是依靠“人机协同”的模式来完成工作,要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目的是让机器在整个从感知到行动的链条上模拟甚至超越人类,但在很多复杂场景下,单纯依靠机器想要完全替代人去解决问题并不现实。人机协同的模式是以知识图谱为支撑,进行人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已经在多个行业中渗透和落地。
在智慧餐厅场景,机器人可以和服务员共同配合,完成迎宾、领位、点餐、送餐、收餐等多个不同环节的重要服务。在公安场景,仅仅凭借机器进行全景搜索将耗费大量时间,但如果结合刑侦专家的经验和洞察,判断出重点的可疑方向后,再由机器进行深入搜索,则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和搜索的准确率。在工业场景,机器人素来有“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这样的美誉,从满足汽车制造所需的点焊、喷涂、搬运等需求开始,还在不断精进演变出新的应用场景。
可见,不论是在工业制造或是其它生活服务领域,机器人都正在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冲击,但机器人却以较强的产业韧性经受住了重重考验,甚至屡创佳绩。比如,在口罩的制作上,口罩机成为制造业的热点之一,拓斯达、汇川、昊志机电、天机机器人、利元亨、远荣智能、勃肯特等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企业都积极参与其中。
据了解,2020年,拓斯达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5.5亿元,同比增长167.99%-194.79%;昊志机电预计盈利8500万元~1.10亿元;汇川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9.38亿元-21.89亿元,同比增长100%-130%,而这些增长都是得益于危机下,口罩机生产的效能优势极其突显。
不仅仅是口罩生产,疫情按下了中国制造业的加速键,使其正在经历一场自动化驱动的升级再造,大量企业都会通过大规模引入机器人技术来降低商业运作中的风险,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安全保障等不同方面的生产诉求。在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中,采用了超过1400台工业机器人,车身和电池车间基本实现无人化全自动生产,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26.2%,相比传统总装车间提升近45%,工业机器人带来的自动化效益显而易见。
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食品行业,如何有效而快速地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成为了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双汇于日前宣布拟募集到70亿元资金对部分屠宰和肉制品产能进行技术改造,引进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及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实现集约化生产,提升肉类加工业务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从“传统生产”到“数字化战略”
2021年2月17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表示,在近十年内,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度安装量增长两倍多,全球工厂达到381000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Susanne Bieller博士称,未来,机器人将告别“传统生产”,并把“走向数字化战略”作为使命,占领行业领先地位。新技巧、变革智慧化工厂、新市场、减少碳排放、让供应链更安全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
一、具备新技巧
未来的机器人将在结合视觉和其它传感系统的人工智能软件基础之上,具备新的技能,并完成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箱内无序抓取”,过去,这种任务只能由人工完成,而新一代的机器人易于安装和编程,可以自由拼接,同时再在通信技术的进步下有效实现这种功能。
二、变革智慧化工厂
过去,汽车行业率先在装配线中使用工业机器人,这些装配线一直在传统汽车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的工厂则是属于网络交互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辆的世界,与传统生产线相比,这些配备了最新导航技术的移动机器人更加灵活。在汽车制造工厂,如果需要更改车型,仅需对机器人和自主移动机器人集群重新编程,而无需拆除整个汽车制造生产线。
三、进入新市场
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因为生产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在智慧化工厂中,不同的产品通过相同的设备组装在一起,传统的生产线已不复存在。因此,互联互通技术的突破有助于增加机器人在刚刚转向自动化的制造业中的应用,例如食品、饮料、纺织品、木材和塑料等行业。
四、减少碳排放
减少碳排放的需求也将推动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要知道,现代机器人的高效能可以直接降低生产能耗,因为高精度生产,还可以减少废品和次品的生产,对资源投入产出比具有积极影响。此外,机器人还有助于以降本增效的方式生产可再生能源设备,比如光伏电池或氢燃料电池。
五、让供应链更安全
疫情爆发让全球供应链薄弱的特点进一步暴露,制造商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如今,对供应链至关重要的大多数任务,包括从仓库或配送中心内部转移产品,都要依赖机器人技术来达到满足需求所需的最大效率和准确性,未来机器人技术将对供应链安全产生更多积极影响。
服务机器人面临的“商业化尴尬”
尽管机器人的行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前景一片光明,但其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不小,特别是在服务行业。一位业内专家提到,当前服务机器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器人运行的稳定性,目前故障率依旧较高,识别感知受外界自然条件和设备设计制约;二是日常维护保养不便,大部分问题还需要厂家技术人员;三是内网通信和PMS互通没有解决;四是非接触式检测手段有限。
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为复杂,整体环境更为松散,多种因素交织下,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显得尤其“扑朔迷离”,以美国著名的波士顿动力公司为例,其机器人研发水平可谓世界顶尖,包括其绝策算法、贝叶斯分析能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等都颇受行业肯定,但仍然避免不了面临成本高、维修难、能耗大、噪音强……这些现实的尴尬问题,其机器人的商业潜能也因此被打上问号。
不过,困难与挑战丝毫不能阻止企业对于服务机器人研发的热情。在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医疗、金融、仓储/物流、客服、餐饮等领域算是目前的主力战场,其中,诞生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机器人餐厅等代表性产物。而在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则是最显著的代表。其中,教育机器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科沃斯、优必选等企业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对服务机器人企业来说,研发出一款具有稳定性能的机器人实属不易,背后高昂的研发成本更是需要让他们不断思考“卖给谁”的问题,他们不仅仅需要在已有市场中获得客户,更多地是还要寻找应用新场景、新客户、新机遇。以特种服务机器人为例,它虽然满足了城市的运维以及一些突发情况的应急,但是标准化依然是关键,而标准化的背后就是大规模应用的考验。
日本国立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野田五十树曾提出一个方案——两面性技术,一个技术使用在多个领域。以日本的灾害机器人为例,它的市场商业化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当它和建筑、灾害、巡检等功用三合一的时候,就是另一番情景了。在灾害事故多发的日本,灾害机器人在平日里负责检查和维修房屋桥梁,一旦灾害发生,其将投入救灾中。
国内,一业内专家坦言,人工智能机器人尚处于早期起步阶段,无论是计算机语音、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阶段的机器人也只是多在可控场景、垂直领域内应用,但在通用场景中还做不到,机器人若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就是关于"谁在为万亿规模的机器人市场买单?"的详细介绍了,更多内容关注博智达直线电机官网其他资讯!